《ING台北國際馬拉松》一鳴驚人 徐一鳴捧紅台北馬拉松

時報 更新日期:2008/12/23 10:23 【中國時報 李弘斌/專訪】

 「阿嬌,禮拜天有空嗎?」

 從「沒空」到「有空」,台北國際馬拉松從ING安泰人壽贊助後,競賽組參賽選手自5年前不到7千人的規模,到上周日一舉突破2萬7千餘人,與會人數也達到12萬的歷史新高。讓這項賽事脫胎換骨的推手、大會顧問、達一廣告執行創意總監徐一鳴,感到無比欣慰。

 徐一鳴承攬ING的廣告,5年來各個宣傳ING馬拉松的創意點子,都是該公司團隊腦力激盪的結果。

 「最感動的是有一次回台,機長用英文說:『歡迎蒞臨台北,這裡有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、世界最高的101大樓,以及世界最大的馬拉松。』」徐一鳴說:「ING馬拉松的舞台已經搭好,明年換一下衣服就可以了,希望富邦繼續支持。」

 富邦金控預計明年第2季完成兩階段併購ING安泰人壽,而新東家會否繼續支持這項台灣近年來人氣第一的大型賽會,已成為體壇和各界急切關注的話題。

 ING與台北馬拉松搭上線,緣起於5年前荷蘭總公司的一通電話,詢問:「有無可能在台北辦馬拉松?」徐一鳴認為有錢就能辦,「只是要辦什麼樣的馬拉松?」他除了去看03年僅4、5千人到場的台北馬拉松,也特地到紐約、阿姆斯特丹考察,決定要以嘉年華會的概念,打造一場全民參與的馬拉松。

 為了讓全民參與,ING增設老少咸宜的9公里與3公里組,並訂下安全、品質和好玩的3大原則。

 「安全放第一的理由很簡單,若有選手或觀眾傷亡,對保險公司將是不可承受之重,」徐一鳴說:「所以我們把每5公里設補給站的世界標準提高一倍,變成每2.5公里設站,以避免重大不幸發生。」

 賽事的「品質」則以奧運標準為目標,進行500多項準備工作,連贈品的品質都不馬虎。「這需要很多高素質、具行銷專業,且對公益有熱情的人力,並不容易。」而以創意扭轉路跑無聊苦悶的刻板印象,覺得馬拉松也可以「很好玩」,則是圓滿成功的最大原因。

 一開始,徐一鳴到處拜託找錢,結果7家贊助商有一半是自家關係企業,今年的贊助商已有40家之多。和市政府間的溝通協調,也是一步一腳印。今年台北市教育局還動員50所學校來當啦啦隊,不但為賽事增色,更是一種認同與肯定。

 「最初設定是只辦3年,希望3年後達到1萬名選手參賽的目標,結果隔年就做到了,也開始舉辦兒童馬拉松。」徐一鳴欣慰之餘仍不滿足,「有一半的路線仍在高架道路上,少了沿途替跑者加油的觀眾,而早上7點開跑也還太早,」徐一鳴說,如果能在10點鳴槍,跑過北市最優美的平面道路,台北馬拉松一定會更棒、更圓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薄荷快要飛起來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